收藏贴 | 运营是道算术题,运营讲究算总账!

发布时间:2023-02-21 10:02:38  | 来源: 赢商荟  |  编辑:老魏

经常有卖家反映,自己在打造一款产品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依靠广告才能烧出订单,一旦把广告停了,订单就没了,而广告持续开着吧,又总是入不敷出,以致于辛辛苦苦一番打造,虽然也出了不少订单,却几乎见不到回头钱。

 

还有卖家说,也想采用螺旋式打造试试,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类似上述的情况,绝非个例。

 

在给孵化营学员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举例类似的案例,并将这种“单纯靠广告出单,销售额平衡不了广告支出”的运营模式称为“钝刀割肉”,拆解案例的过程中我还会询问大家: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每个卖家深思的问题。

 

不同的卖家面对类似的情况也许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 有些卖家会觉得应该要再坚持一把,“万一有转机呢”,他们期望;
  • 有些卖家会选择停了广告,对现有的库存做清货处理,寄希望于下一款产品能够打造起来,但他们没有思考的是,“万一下款产品还是如此呢?
  • 还有些卖家会选择降低广告成本,抱着任由其自生自灭的态度,但这样一来,产品基本上就“自灭”了;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提醒卖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的产品如何?

第二、我的Listing优化做得怎样?

第三、要能够细致评估当前运营中的各项成本,然后调整运营策略。

 

如何分析产品?

包括“产品是否是刚需品?竞争是否太激烈?单价是否太低?利润空间是否太小?”等等。

 

如果你的答案是“非刚需、竞争激烈、价格低、利润低”,那就干脆舍弃算了。“七分在选品,三分靠运营”,产品选错了,就应该尽快止损。

方向错误时,停止前进就是前进。运营打造也是如此。

 

如何分析Listing优化呢?

 

跳出自己看自己。

 

把自己的Listing和竞争同行的Listing做横向对比,优劣自现。如果Listing的图片、文案、评论、价格等细节都不如竞品,那在打造之前,先把优化做到位吧。但如果你内心护短,总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那不妨找一个第三方朋友帮你客观对比和评判一下。

 

经过分析,如果产品是有市场机会、有利润空间、值得打造的,如果Listing优化也足够OK,这时候我们就得评估当前的运营成本,然后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了。

 

具体该怎么调整呢?

 

我们先来做个假设。

 

假设一款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8美元,头部同行竞品的售价是12美元,你是新品上架,为了形成竞争优势,你定价10美元,同时,每天做了100美元的广告预算。在这一策略下,该产品每天大概产生10个订单(包括自然订单和广告订单),BSR排名在100名左右。简单核算可以知道,你当前每天的净亏损是80美元。我把这种策略叫做“高广告预算+较高售价”策略。

 

亏损让人不快,身处类似这样的运营状况的卖家必然是焦虑的。而我的观察是,这是当前很多卖家的现状,身处类似运营窘境中的卖家不在少数。

 

一部分卖家遭遇此种情况后,持续投放广告,越投越亏,一年下来,少则亏损几十万,多则几百甚至上千万,这些卖家被亚马逊彻底伤透了心,最后的出路往往是弃亚马逊而去。另一部分卖家面对持续亏损会选择把广告关掉,佛系出单,这样的结果就是,订单数量越来越少,养活不了自己,也熄灭了自己通过跨境创业赚钱的雄心,最后转行找份工作了事。

 

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卖家需要基于对螺旋式爆款打造法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运营全局观,只有具备“算总帐”的思维,全方位核算,调整运营策略,找出最优解,才能让运营的飞轮转起来。我把这种思考视角总结为“运营讲究是道算术题,运营讲究算总账”。

 

我会重新审视这类卖家打造的具体动作,找出导致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再基于对平台规则、消费者心理的琢磨,基于对竞争环境的分析,做出更利于快速打造的假设,进行推演、测试和验证。

 

具体来说就是,在前边举例的打造方式里,卖家的售价虽然比头部同行略低,但在整个竞争同行中并不具明显竞争力。这就导致其转化率不会太高,而转化率低、订单少、排名低等要素的汇总导致其很难获得自然流量;自然流量匮乏,只能依赖于广告流量,但广告流量是有成本的,用付费的方式换取流量,却因为售价没有竞争力、Listing没有/很少Reviews/Ratings(评论)、Listing权重低等原因而导致转化率不高、订单数量少;再加上单品利润空间小,在这样的循环里,很难形成持续向好的增长飞轮效应,如此重复,卖家面对的必然是持续亏损。由此可知,亏损的直接原因就是卖家的广告花费太多。

 

有了上述理解,我们换个方向做假设:

一、既然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广告花费太多,那如果把广告完全关闭,从“高广告预算”到“零广告预算”,结果会如何?

二、如果采取中庸的策略,取中间值,把广告预算降低一部分,节省广告成本,同时,把售价调低一些,让价格更具竞争力,从而形成以“中等的广告预算+更有竞争力的售价”,效果又会怎样?

 

我们来看假设一:

一条Listing在BSR排名不靠前、权重偏低的情况下,自然流量是很有限的,广告关闭会导致广告流量彻底断流,仅靠少量的自然流量,很难支撑其销量的上升。如此一来,整个运营固然不再亏损,但因为订单数量很少,Listing权重也会因为订单数量的减少而进一步下降,整条Listing的表现会进入下降通道,越来越差。这绝对不是亚马逊爆款运营思维下的选择。

 

再来看假设二:

“中等的广告预算+更有竞争力的售价”,调低广告预算,同时,也调低产品售价。我们假设把广告预算从原来的100美元/天降低到30美元/天,这意味着相对前一种方案,可以直接节省70美元/天的广告成本。售价呢?参考我在螺旋式爆款打造模型中的建议,取盈亏平衡点8美元,这样可以确保在竞争中有更强的竞争力,也意味着可以凭借价格优势,形成更高的转化率,带来更多的订单。根据我们自己的运营团队、孵化营学员以及很多其他卖家在很多产品打造中的验证,这种策略可以比“高广告预算+较高售价”的卖家出同样甚至更多数量的订单。即便和按和之前一样,在这种策略下,每天出10单,我们来核算一下其投入产出情况。因为售价是盈亏平衡点,在价格上没有亏损,当日亏损只是广告所花费的30美元。同样的订单数量,相比“高广告预算”情况下每天亏损80美元的情况,当前这种策略显然是更优的。更何况,很多卖在这种策略下收获了更多的订单。

 

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在孵化营带过的一个学员,学习之前已经运营了一年,但也持续亏损了一年。我帮其诊断店铺的情况,一款售价只有6.99美元的产品,单价有1美元的利润,具体到运营上,他设置了300美元/天的广告预算,每天总共出60单左右。简单核算,每天亏损240美元左右。我询问:“为什么不关掉广告?”

 

“关掉就没单了呀。”学员回答。

 

是的,对很多卖家来说,没有订单比亏损更让人焦虑。

 

但运营不是这么核算的,“运营是道算术题,运营讲究算总账”,这句话,你必须牢牢记在脑子里,并运用于运营的每一个细节中。

 

我上课时还给学员们反复提醒一句话:“在错误的方向上,停止前进,就是前进!”很明显,这位学员已经在错误的方向上走了很远的路。我要求他做出调整:广告预算从300美元/天降至150美元/天,同时,把售价从6.99美元降低至盈亏平衡点的5.99美元。调整后的出单效果比之前略好,每天稳定在60单以上,如此一来,因为广告花费而导致的亏损减少了,整体运营效果也比之前要好。

 

因为这位学员做的是3C类产品,当前的出单量并没有达到其预期,他想要更多的订单和更高的排名,这位学员和我沟通:“FBA库存中备货数量足够,能否再降低1美元来更快的拉升销量和排名呢?”这样操作,订单上升是大概率的事,我赞同他这样调整。降低1美元后,订单快速增长到每天150单左右,自然订单占比增多。

 

我提醒他,把广告预算再降低,降至80美元/天,他这么做了,凭借价格的优势,销量并没有影响,稳定3天之后,我提醒他把价格涨起来,但要遵循“小步慢跑”的方式涨价。

 

他从4.99美元涨到了5.49美元,销量影响不大,又过了几天,把价格提到5.79美元,销量波动不大,几天之后,再次提价至5.99美元,销量依然可以达到150单左右。当时的运营状况是,以5.99美元的价格和80美元的广告预算,每天出150单左右,虽然暂时还没有利润,但相比他之前的打造来说,订单多了,BSR排名上升了,亏损减少了。

 

跨过盈亏平衡点,我建议他在确保库存不断货的同时,放慢调价节奏,半个月之后,他把价格涨到了6.99美元,广告降至50美元/天,每天的出单量稳定在130单左右。亏损了将近一年,终于看到了赚钱的模样。

 

保持“运营讲究算总账”的思维,就需要我们有几方面的思考:

 

一、面对暂时的亏损时,要思考能否通过对某个要素的微调,达到亏损减少的目的。

 

带着这种目的,操作包括:降低广告预算(在广告预算多且广告表现差的情况下)、降低广告竞价(在广告竞价太高的情况下)、小幅度涨价(在观察到自己价格超低而同行价格普遍很高,中间价差很大的情况下)、较大较快幅度的涨价(遭遇断货前,我在孵化营课程中的表述是“断货前要’小步快跑’涨价以减少亏损或赚取超额利润”)等。

 

二、如果暂时无法把亏损减少,同时这部分亏损也在自己的打造预算之内,那就要思考能否在维持同等亏损的前提下,把订单数量拉升,把销售额做大。

 

也就是说,期望的状态应该是,和之前表现持平的亏损下,可以出更多订单、有更好的BSR排名、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思考下的操作包括:降低广告竞价和预算的同时,降低产品售价,两项调整的逻辑是,按当前订单数量核算,把节省的广告预算平均让渡到单价上,以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来拉升订单数量、提高BSR排名。

 

三、当处在微利时,要思考能否通过某个要素的调整,达到销量更多、排名更高、总利润更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克服“固守利润率”的执念。很多卖家,为了守着利润率,宁愿牺牲订单数量。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卖家,他很开心的告诉我,自己拿货3块钱的产品,卖出一个有40块钱利润。我询问,“一天出多少订单呢?”“2个。”拿货成本只有3块钱的东西,出2单赚80块钱,看起来确实不错,利润率足够高了。但我看到的是,他的利润总额也只有80块钱而已,我能预测到的是,如果降低一点价格,大概率可以把销量拉起来,创造更大的利润总额。我给他建议,“把产品价格降低4美元,保持单个订单8块钱左右的利润试试。”他按我说的做了。降价之后,销量快速上升到一天40单。这是我在打造一款产品中一贯采取的原则,合适的利润空间,较多的销量,较大的市场份额,最大的利润总额。我宁愿利润率低一点,也尽可能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位卖家却对这般调整造成的利润率下滑感到不爽,加上库存数量有点紧张,他又把价格涨上去了,之后,我没有再追踪过他的进展,也不太确定他是否理解了我给他的建议中的运营逻辑。在这个案例里,我调整的要素是价格,通过降价,提升了销量、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虽然单品利润率下滑了,但更大的市场份额可以巩固你的市场地位,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当竞争对手弃这个市场而去,你就可以更稳固的在这个市场上生存和发展。雷军说,竞争就是要“逼疯自己,逼死对手”,如果我们缺少对市场的全局观,一点点的销量就自满了、止步了,那当竞争对手在运营中对我们施加压力时,我们距离被市场抛弃就不远了。丢盔弃甲成为逃兵,错失的是市场,损失的金钱,打击的是信心。我经常提醒孵化营的学员,如果把亚马逊的运营汇总成一句话,那就是“把BSR排名推到足够高”。这句话,值得每一个卖家认真琢磨。琢磨透了,你也就领悟了亚马逊运营的心法。

 

四、稳居于头部时,你还有机会扩大自己的战果,放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说,只有Best Seller才能在亚马逊上生存。Best Seller是我们每个卖家的追求,有些卖家也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产品打造成了Best Seller,成为Best Seller之后,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很稳定的吃到了一波溢价利润。但慢慢的,新竞品出现,开始挑战你的Best Seller,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Best Seller徽章被竞品抢去了,自己的销量也一落千丈。遭遇此种情况的卖家总在感叹,亚马逊越来越难做了。但我想提醒的是,无论你是Best Seller还是排名靠前的任何名次,一旦产品实现稳定盈利,就要保持一种心态—要抱着与市场共存亡的心态,坚决捍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只要市场存在,就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排名,稳住甚至扩大自己的销量。具体操作就是,当一款产品成为Best Seller,除了维护其销量稳定排名稳定之外,你应该在同一店铺或多个店铺中再布局多款同类产品,处在头部的Listing要守成,而新发布的产品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策略做进攻,避免在某个竞争对手的强烈攻击下丢失市场。当你有了防守与进攻并重的心态,当你用多店铺、多产品布局来守护你已经占领的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布局和运营,你会发现,在这个细分产品的Best Seller榜单中,你已经占据了多个坑位,别的卖家很难进入了。

 

通过上述的分析你可能发现,在我的打法和思维里,几乎从来没有涉及一个要素:淡旺季的运营策略。原因在于,在“运营讲究算总账”的思维下,我不建议去碰季节性明显的产品和更新换代高频的产品。我不否认这类市场的存在,也不否认确实有卖家在这些类目里深耕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我看到的是,对于大多数的卖家,面对这类产品时,既不具备精准备货的能力,也不具备精准把握打造节奏的能力,季节性产品看似“二个月的盈利可以养活一年”,但一旦错过或者失利,损失的也将是一年。

 

对于运营,我更倾向于是选择刚需类产品,这类产品是“常销品“,一年四季销量稳定,几乎没有波动,对任何时间段的销量都能做到相对准确的预测也便于备货。选择刚需的产品而非季节性、更新换代性明显的产品,这同样是“算总账”思维的体现。刚需的产品,不用担心销量波动,在产品品质和细节打磨端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在销售中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检验,关键是,因为销售是持续连贯的,前期打造中积累沉淀的权重会为后期的打造做加分,经过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沉淀,你在这款产品上的势能就成了几乎不能被超越的绝对优势了。这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运营全局观的一部分。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