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劳动密集型厂商大鳄搬新家,受此猛攻的你是亏钱还是赚钱?

发布时间:2018-01-24 08:57:56  | 来源: 雨果网  |  编辑:钟云莲

卖货的人最在意是什么呢?有货可卖!前端供应链越来越成为跨境电商卖家PK致胜的关键法宝,而近些年第三世界国家制造业崛起、中国制造厂商转移,使得中国制造成本红利的流失现象初见端倪。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何在?中国制造现行的行业趋势对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有何裨益?事件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次含义?

中国制造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成本优势逐步削弱

有业内人士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在制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销往国际市场,从中低端的袜子到蕴含高新技术水平的智能手机、大疆无人机等,一直以来依靠劳动力优势、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走得风生水起;而现如今,依托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和OEM/ODM正逐步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中国制造优势被逐渐弱化,中国制造的成本红利也在逐渐消失。

据海关的相关调查统计数据表明,以世界主要出口国的综合制造业成本(人民币)来看,生产同一件产品,美国的制造成本为100,那么中国的制造成本为96,印度的制造成本为87,印度尼西亚的制造成本为83,中国的制造成本趋近于美国,而这种成本优势的流失,也使得中低端、依托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产业正逐步向低成本国家转移。

针对以上行业现象,荟网创始人贺阳表示,从二战结束后的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首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行业现象,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的;虽说中国享受制造成本红利的时间已经尽可能的延长了,但是如果一再回避的话反而容易导致阶级冲突和科技制造创新的受阻;其次,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低端制造业OEM、ODM的转移,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无论是从连接制造端的国内卖家还是跨境电商的卖家来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实际上会使得部分制造企业更多地考虑产品维度,促使品牌的生成。

受低端制造成本驱动,众多服装、纺织等行业大鳄搬新家

近几年,许多的制造龙头企业都已经纷纷开始布局中国之外的生产基地。从2006年开始,鸿海集团就已经在董事长郭台铭的亲自带领中挥军海外,将中国的生产据地“由点而面”的从中国沿海向内陆地区迁徙,甚至于不断的向越南等周边国家进行转移,生产制造基地还遍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在中国制造业中位居高位的富士康,近些年也在巴西、墨西哥、印度、土耳其、捷克等国家设置工厂,大刀阔斧的进行迁徙;此外,服装大鳄“雅戈尔”不仅仅在越南开设了服装工厂,还在越南设置了面料产能,踩中了越南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时点,在当地享受了诸多的政策扶持……

面对上述如此大规模的国内产能转移海外的大趋势,有业内人士总结称:“其实有相关数据表明:仅2006年至2013年期间,已经有超过1/3的港资工厂相继从珠三角流域地区,转移到了成本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包括纺织、服装、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都已经开始被其他发展中国家逐渐蚕食。”

制造业重整,反而是有利于部分品牌产品的沉淀

劳动力富裕、制造成本低廉等发展中国家抢占市场商机,其实对此现象,中国的制造厂商也有一定的应对方案和解决机制的。贺阳表示:“针对产业大规模迁徙东南亚的现象,其实也是行业市场优胜劣汰的一种方式,适者生存;在OEM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的过程中,反而使得产品在新兴国家市场获得了新口碑,比如之前的华为、TCL、富士康等知名品牌,这些大企业在工厂迁徙的过程中,因优质的品牌管控和售后服务沉淀了品牌影响力,积攒了部分海外消费者基础;这些品牌企业也通过寻找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原料节约生产成本,而更多的关注品牌的创新和未来5-10内的发展,把节约下来的生产成本用于产品的创新设计和科技应用中。”

此外,在贺阳看来,跨境电商行业中很多的卖家其实也是借助这种低成本的模式实现了品牌的迭代更新,在控制成本输出的基础上,卖家更能够专注于对优质品牌的塑造,卖家可以联合自身合作的供应链把主要心思专注在一些创新类的小类目产品,在适应行业变动和市场消费需求的探索中寻求小类目的突破。

“所以从这个点上来说,中国制造成本红利的消退和制造业的部分转移,反而可以倒逼跨境电商卖家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的深度发展;卖家也可以通过寻求与这部分制造企业的供采合作,优化厂商的产品线、提升品牌意识;更多新兴的品牌也能够借此得到成长,进而促进整个中国产能的迭代升级和中国品牌的创新发展。”贺阳总结道。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赢商荟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贴士更多跨境电商干货资讯,敬请扫码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赢商荟】

                                     \

 

热点新闻

  • 最新
  • 推荐